氯铜矿 原来学西方经济学时,总想不通,为何国外的经济理论总走极端,非常明显的倾向性,也可以说有明显的现实不可能性,理论的发明者和发展者应该也明白这个现象,但他们为何没有去想:把其他经济理论的优点融合起来。 原来我认为他们有些可爱,但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他们是对的。因为每个理论,既然说是理论,就是超越现实的,把握最精髓的部分,而这部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,只能解决一个简单问题,如果你拿着一个理论想解决所有问题,那么可爱的就是你了。 理论就像克隆里面的胚胎细胞,如果你只用胚胎细胞就想克隆出生命来,要么你在做梦,要么你在天堂了。 找矿也一样,不要奢望用一个理论,一种方法就能达成目的,这个过程也需要多种手段,多种方法进行铺垫,很可能这些事情是由许许多多人所完成的,之所以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果,就是还没有完全把理论真正与实践联系起来,这个过程的完成又需要很多很多的理论参与,只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。 如果某个人把这一步做好了,从而最终反应在“一钻下去,矿就出来了”的结果,那么很多人就会说矿是他找出来的,但真正如此吗? 没有其他人的劳动,没有其他人的理论,没有其他人的协助,他也无法真正“找出矿”来。 但无法否认这个人的“关键一锤”,但不能陷入“一个人吃三个包子,吃完第三个感觉饱了,而后悔吃前面两个” 的盲区。 牟其中的“99度+1”理论或许也有如此含义。99度是别人做的,但就是缺少最后的1度,如果你达到了,很多人就会说这开水是你烧开了,把其他99度的功劳几乎全部给了你,虽然不合理,但确实如此。 因为你是关键,你做了别人没有做出或做不出的事情。你就是强者,所以结果也是弱肉强食,可能你不希望这样,但结果就是如此。 所以做事情就是要抓住关键的地方,做关键的事情,充分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,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上那么一点点,水就开了,而大部分果实却归了你,可笑但就是如此现实。 昨天与刘继顺老师请教找矿的问题,他给予我一个思想:找矿其实就是一门艺术。放在今年暑假前,我可能不能理解他的这个思想,但在今日,我有些认同他的这个观点,虽还没有达到他的那个高度,但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。 当你用心做一件事情久了后,就会发现其实每件事情到最后都是一个艺术的境界。 艺术这个词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定规,但定规又无处不在,要细细品位,会发现许多定规的存在,但又不完全是套用一成不变的定规,很可能是很多定规的融合,在这个点上是这些定规的融合,在另一个点上又是其他定规的融合,而哪个点上用什么定规又似乎说不出来,也很难计划和预计,所以只能冠以艺术之名了。这也是搞科研的另一个境界。 需要细细品味,就象喝茶一样。有些时候要象喝酒,有些时候要象喝可乐,有些时候就要象喝茶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