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,“海滩”,“碧浪”。一群青年男女,欢乐地打着沙滩排球。热播电视剧《欢乐颂》中的海边度假场景,在这里“翻版”。 这里是郴州,苏仙区,获评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的西河沙滩公园。水榭亭台,芳草茵茵;来自海南三亚的海沙,细软绵绵;河水碧波荡漾,水鸭三五成群。 不“剧透”,你很难想象,这个占地500多亩的美丽公园,曾是寸草难生、污水横流,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尾矿区。 富裕“矿主”苏仙区 自破“钱袋子” 郴州苏仙区,矿产资源富集,被国际地质届誉为“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”,也是大自然赐予苏仙区人民的“钱袋子”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当地西河上游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,曾有矿企近千家,矿业经济占全区GDP的60%以上。但,每年直排西河废水也达2000余万吨之多。 鼓了“钱袋子”,也废了好生态。 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为“母亲河”、湘江二级支流的西河,经历连续采选矿浩劫后,植被严重破坏,重金属污染高超标。铅、砷、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数十倍。 全长40.18公里、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、灌溉面积3.24万亩、覆盖人口8.01万的西河,也“荣升”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的重点对象之一。 不要“带污染”的GDP,全力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,走绿色发展之路,成为了几任区委区领导班子的目标。2010年起,该区掀起了西河“大整顿”。在长达28公里的流域内,进行“休克式”疗法,将668家采选矿企业整合成28家。 “矿山和选厂关闭整合后,区财政收入下降了60%。此后,我们还进行河道治理、清运尾砂,整理可开发土地近3000亩,打造沙滩公园等市民休闲地,累计投入近5亿元。”苏仙区委副书记、区长李志红向科技日报记者说。 勒紧“裤腰带” 探索重金属污染治理的“苏仙经验” 为完成湘江流域(苏仙段)重金属污染治理,该区先后编制了《苏仙区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规划》等14个专项规划,出台了《西河沙滩公园建设方案》等20个实施方案。 通过近7年努力,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通过流域内12个地表水检测点监测,给出的2017年1至8月分析报告显示,河流断面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内,合格率达98.64%。其中,砷、铅、镉、锌、铜排放量,分别下降到治理前的9.2%、6.0%、1.4%、0.6%、1.1%,是国家排放标准的20%、40%、10%、0.8%、0.5%。 “生态治理,没有现成的‘模板’。不过目前的成效看,我们还是获得了一些经验。”李志红说。 治理污染,必须依靠科技“+”。苏仙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, 实施产业转型。按“减少数量、规范开采、综合利用、消除污染”原则,推动钖涛化工、金旺铋业等一批核心企业技改升级,逐步实现由资源开采型向循环利用型的转变。其中,仅钖涛化工,运用全国最新工艺氯化提金法,每年便可消减含砷尾砂(渣)180万吨,从中回收三氧化二砷1.2万吨,减排砷、铅、锡、锌、锑等重金属4万余吨。变废为宝,一举多得。 积极实施生态复绿。实施了坳上段重金属污染治理、苏仙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项目,安全封闭尾矿库43座,整治历史遗留废石场26个,修筑河堤9.4公里,覆土50万方,清运尾砂100多万方。加紧实施矿山覆绿工程,覆土还绿3.2万公顷,建设生态公益林4.6万亩,封山育林6.5万亩。 如此浩大的重金属污染治理,当然不能“愁钱”。大手笔融资、争项目资金、资本运作,成为了当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“妙招”。常务副区长巫初华介绍,该区以区政府设立的新天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,成功发行了两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共计25.5亿元。累计7年,争取项目60多个,争取上级资金近10亿元。按资本化运作模式,滚动收储翠江流域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1万余亩,先后打造了西河沙滩公园等生态景观。截至目前,全区实施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45个中,已完成39个,完成投资近30亿元。 勒紧“裤腰带”,不带“污染”的GDP依然一路飘红。淘汰落后产能,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,当地还积极拓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高新产业。 近日,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举行的“砥砺奋进的五年”新闻发布会上,李志红如此“述职”:2016年,全区GDP达298.1亿元,是2012年的1.5倍,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218.5亿,是2012年的1.5倍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.8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47.4%和51.7%。 重金属污染治理,则一直在路上。 2013年起,该区在西河上游的秧溪河“动土”,打造沙滩公园的“复制版”——东湖公园。这里也曾是被污染河流,周边全是废弃选矿厂和尾砂。“我们规划,把秧溪河河道拉宽、砌坝,形成150亩的东湖。目前通过治理,东湖水质已达到引III类水标准。预计10月份,东湖公园治理项目可全面完工。”李志红说。 |